>>当前位置: >>健康教育 >>心理家园 >>文章
心理治疗的相关知识
来源:永利集团304am登录 发布时间: 2017-03-22 09:51 浏览次数: {{number}} 字号:[ ]

心理治疗的范围主要包括:
1.在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以及升学择业、恋爱、交友等方面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2.各种神经症的诊断及防治,如癔症、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3.性心理障碍和性心理变态。
4.各种心身病症。
5.某些早期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指导,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预防复发。
6.给长期患有慢性身体疾病、久治不愈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与指导。
7.提供各种心理卫生知识以及各种心理测查。

当自己感到压抑、焦虑或绝望时,当自己持续受到某些难题的困扰时,向亲朋好友倾诉会有很大帮助。不过,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最亲近的人并不能或不想和我们谈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或他们本身就和我们遇到的问题有关。这时,就有必要仔细挑选一位客观、热心、受过严格系统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来协助我们处理复杂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心理治疗就是做思想工作。

其实在目的上就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使来访者症状减轻或消失,促进其人格成熟和发展;而后者是教育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误区二,认为心理治疗是医生的事。

    心理医生只是指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提供来访者“走路”的“拐杖”,而“路”还得来访者自己去“走”。

    误区三,心理治疗可以立竿见影。

   很多心理问题是由来已久的,想通过几次心理治疗就能圆满解决是不现实的。

    误区四,心理治疗与“谈话”并无区别。

    心理疾病与来访者的谈话,看上去平淡无奇,其实里面 有心理机制在起作用,所以不同于普通的谈话。

    误区五,心理治疗不需服药。

    有些问题光靠心理治疗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而配合药物,却能事半功倍。

    误区六,心理治疗十分轻松。

    有些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来访者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甚至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因此,只有作充分心理准备,走出“误区”,心理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进行心理咨询与诊疗的注意事项

1 心理门诊的就诊者应该是主动就医者。

2 就诊者应先交费再咨询。

3 就诊者应明确心理问题的缓解是从心理门诊开始,但并不是心理治疗的全部。

4 心理障碍的缓解过程中,需多次就诊,并非一次心理门诊就能解决持续很久的心理问题。

5 就诊者不得将心理治疗看成是唯一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有时也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6 治疗师与就诊者之间只是治疗关系。

7 看心理门诊时,请不要隐瞒事实,治疗师会对你的情况保密。

8 就诊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治疗的内省力。

心理咨询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1、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您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限度;
2、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资料,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3、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您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据以辩认出您的有关信息;
4、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咨询服务的记录、开具的诊断、照会或医嘱,应指定适当场所及适当人员进行保管,并负有保密的义务;
5、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您有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6、当心理咨询师在受卫生、司法或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伪的陈述或报告。

心理咨询的保密例外:
、已经获得来访者的披露信息授权,咨询师应该严格按照约定范围使用该授权;
二、法律要求咨询师披露的。职业规范不能对抗法律规定。来访者有杀人事实、谋杀计划、自杀计划、虐待老人和儿童以及其他重大犯罪行为的,咨询师必须向公安或者检察机关报告,这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心理咨询师也不能例外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远不如躯体的生理活动如脉搏、体温、血压及各种生化指标那样具体、客观。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所必须注重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也是预防心理障碍,保障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总会遇到许多矛盾、挫折和冲突,给人带来烦恼和困扰。这些烦恼和困扰如果不及时加以调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身心健康。因此,研究个人心理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就显得特别重要。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信仰、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意识倾向中,决定着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人的心理机能起着调节、支配作用。

2、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识的浮浅是异常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必须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增强自知力。在于别人比较中应掌握好辩证的尺度,既不以在某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应以某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人各有所长所短,正确的态度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从事环境允许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其次,要正视自己的功过得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自己的长处和成绩不可沾沾自喜,盛气凌人。对自己短处、挫折也要正规,要分析其原因,寻求克服、改善和补救的措施和方法。既不要自悲自怜、自暴自弃,也不要自傲自负,而应自信自强。

3、做情绪的主人。一般来说,情绪活动可分为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两大类。做情绪的主宰而不能被情绪所左右至关重要。当喜则喜,喜而不狂;当悲则悲,悲而不伤。人的七情六欲不可不有,也不可过度,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4、结交知己,与人为善。人活在世上,不可没有朋友,乐于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与人交往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帮助和信息,而且可使我们的苦、乐和能力得到宣泄、分享和体现,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但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应遵循与人为善的原则。请记住“遇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凡是论曲直,路窄林深”、“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至理名言吧。

5、努力工作,学会休闲。工作不仅是谋取物质生活报酬的手段,同时,通过工作可体现个人的价值,提高其社会地位;获得心理上的愉快和满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忙碌而机械,因此,善于休息,调剂紧张情绪于身心健康不无裨益。休闲方式多种多样,而合理安排休闲时间更加重要。那种休闲之日反比工作之时更紧张更繁忙的休闲方式于身心健康有害无益。

   6、接受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的维护主要依靠自己。但必要的时候,及时接受心理咨询,使自己认识和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也是一种维护身心健康的手段。

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试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阶段,是一个充满着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的时期。其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手淫:是由于青少年性意识的觉醒导致性冲动的产生,为了获取性冲动的满足而采取的一种自慰性行为。偶尔手淫对身体的影响不大,频繁的手淫对身心有一定影响。其主要危害在心理方面,如羞耻、惶恐、懊恼,甚至产生罪恶感。

   2、嫉妒:是对他人在学习、工作、爱情、才貌等方面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情感,是一种病态心理。它以心怀不满为特征,是一种不悦、怨恨、恼怒甚至带有攻击、报复等破坏性的负面情感。

   3、自卑:它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感体验。自卑心理人皆有之,但只有当自卑感达到影响学习和工作的程度时,才能成为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4、孤独感:青少年孤独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所致。

   5、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期的不同阶段都可发生。其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看待,要求以成人自居,因此,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教:二是客观上,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方法的不适当,也可导致逆反心理的发生。

此外,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青春期焦虑症、社会恐怖症、神经衰弱症、自杀心理和犯罪心理等。

针对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应采取以下几点进行调试和保健:

一是性心理保健。性心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性心理保健必须源于对性生理的科学认识。接受青春期卫生教育,以消除其对性的神秘感。这是性心理保健的基础。

二是学习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动态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人际交往能消除人的孤独感,缓解心理压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是实现个性全面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青少年应努力扩大交往,在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但朋友的选择要谨慎小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品行皆优的朋友相处,对促进心理健康很重要。

三是正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少年大多胸怀远大理想,对未来充满幻想和希望。但毕竟理想和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并不是每一个理想经过努力都能变成现实。因此,青少年必须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承认它,接受它,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是丰富业余生活。丰富的业余生活是排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体育锻炼、文娱活动、读书看报,即可排烦解忧,愉悦性情,又可锻炼身体,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启迪思想。

中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适

1、心理疲劳:是指由于长期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和精神紧张,使心理陷入诸如焦虑、烦闷、恐惧、抑郁的“心力衰竭”状态。心理疲劳表现突出的人,似乎总在忍受着一种精神痛苦的折磨,心中积压着诸如悲伤、委屈、苦闷,烦恼、不平等抑郁之情,总感到自己生活得很累,期盼能尽快解脱。

2、更年期神经症:更年期神经症多由长期的精神紧张所致。其临床表现,除失眠、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症状外,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稳、易怒、焦虑,同时伴有心悸、潮热、多汗等症状。

3、更年期忧郁症:起病多隐匿,有一定的精神诱因,患者神经紧张、焦虑,经常长吁短叹,愁眉苦脸,自责自罪,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

4、疑病症:人到中年,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好发期,提高警惕,注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极为必要。但有些中年人则过分担心疾病,往往将身心的正常衰退看作是疾病的预兆,为此忧心忡忡,杯弓蛇影,总怀疑自己的了某种绝症。这种疑病感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经常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必然影响生理机能,削弱机体的抗病能力,久而久之也会真的出现想象中的“那种疾病”来。

5、固定观念:它不是指一般的固执,而是指发生在某些中年人身上的一种病态的顽固执拗。表现为过分固执己见,即使有足够的事实证明某种经验是错误的,其内心也不得不承认其错,但在口头上绝不认错,甚至由于在心理上达不到平衡而不能自控,错误的坚持或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中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还有婚姻适应不良、职业适应不良等问题。

了解该年龄阶段,特别是更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一是维持美满的婚姻关系。家庭是中年人情感支持的主要源泉,而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其核心。温暖和谐的家庭可让人感到无限慰藉,亲人的理解、关怀和支持,可以把烦恼减低到最低限度。家庭内部的不和,夫妻关系的不睦,对于正面对工作、事业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身体机能逐渐减退的中年夫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维持美满的婚姻,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于身心健康尤其重要。

二是注意劳逸结合。中年人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和骨干。他们对工作往往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但因为人到中年,身体各组织器官已开始衰退,因而渐感力不从心。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最终必将导致心力交瘁甚至英年早逝。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试

     衰老为人体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老年人却难以十分客观、公正地接受它。因此往往不同程度的存在下列一些心理问题。

    1、衰老感:就是主观上意识到自己老了。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觉能力的降低;其次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等;再次是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衰老感一经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精神心理开始老化,由此可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后,由于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往往会出现情绪消沉和偏离常态的行为,如失落感、怀旧感和孤独感等。患有离退休综合征者,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宁,易急躁和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喜怀旧,易猜疑,情绪忧郁,失眠等。

3、老年期抑郁症:忧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是伴随身体疾病、丧偶等而来的痛苦以及退休、经济收入减少或社会、心理上受到的打击,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痛苦,由此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甚至自杀。

心理调试方法:

   一是做好离退休计划和心理准备。长江后浪推前浪。老年人应领悟社会的进步,顺应社会的需要,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研究表明,离退休前曾做过妥善计划的老年人,离退休后的生活适应较快且好。退休计划一般包括经济上的预算、生活上的安排和对保健方面的策划,以及对配偶的生活照顾等。

二是保持适度的动、静、乐。“动”就是运动,生命在于运动,不运动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静”就是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不发愁;“乐”就是娱乐,以保持乐观的情绪。

三是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态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将充满阳光。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旧的传统思想观念的逐渐解体崩溃,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只有勇于面对时代的挑战,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有效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各种可能的逆境或压力。

四是保持家庭和睦、幸福。

五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吸烟、不酗酒、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成长的烦恼 父母了解多少

 儿童是发展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大脑发育、语言发育、心理发育等关键期。要孩子有所成就,父母首先要了解他,了解他,才能帮助他。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但事实上并不尽然。
   孩子成长很快,转眼就长高,长大了,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方法不对,亲子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会白白浪费许多精力与时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陪伴,需要指导,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兴冲冲想跟父母谈一些事情,但父母都总是忙着做其它的事,叫孩子等会儿再说,或者孩子诉说一件委屈的事,没想到父母一听上就发火、责骂,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尽可能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心理的感受。

在我们报纸杂志上的新闻故事及咨询案例中,有不少孩子想不开而寻短见,当事人的父母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伤害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孩子有异常行为发生,通常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久积压的情绪得不到安慰、支持与宣泄,转而毁灭自己,做出令父母无法接受的结果。

父母总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而强迫孩子服从自己,在做出决定之前不与孩子商量,不论孩子是否同意,都必须按照自己父母的要求做。

身为父母,应该清醒地看到“一切为了孩子好”是所有父母行动的出发点,但是总是让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的“好意”,孩子将出现二种极端表现,一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有平等的沟通,父母与子女的谈话几乎都是对孩子指责,甚至对子女有严厉的言语攻击,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经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亲子之间就很容易造成隔阂和对立甚至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

父母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

鼓励孩子,尝试着不去批评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地这样去做,了解关怀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并非梦想,孩子也能顺利迈进向成功之路。

怎样才能幸福?

哈佛大学的讲师泰勒·本-沙哈尔在他的“幸福课”上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为大家简化出10条幸福小贴士: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养成好习惯才有好睡眠

要想有个好睡眠必须养成好习惯。

1、睡前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和浓茶,睡前8小时就要对这类食物敬而远之。此外,睡前不要吃得太饱,但太饿也会影响睡眠。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牛奶有助于入睡,平日多食用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的食物,如红枣、百合、小米粥、核桃、蜂蜜、葵花子等。

2、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周日晚上可能就会失眠。

3、睡前不要做激烈的思考,例如有些人喜欢在睡前把自己当天和明天的工作都想一遍, 这样的思考就会使大脑过度兴奋,不利于入睡。

4、选择锻炼时间。下午锻炼是帮助睡眠的最佳时间,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还能提高夜间睡眠的质量。切记睡前不宜剧烈运动。

5、不要在床上做与睡觉无关的事情,例如在床上看电视、看书等,要让自己的大脑形成条件反射,让床只和睡眠发生联系。

6、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打盹可能会导致夜晚睡眠时间被“剥夺”。白天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7、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睡觉时关掉电视和收音机

8、不要太在意睡眠, 失眠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压力,有压力反而更睡不着。

9、卧室保持适宜的温度,稍凉的环境有助睡眠。

10、保持好心情,放下烦心事,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明天。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